2021年12月16日晚上7點,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常務副院長常輝應我??蒲刑幯?,為我校師生開展了題為“二語句法加工理論模型:應用與問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語言智能學院院長姜孟教授主持,我校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線上講座。
講座伊始,姜孟教授對常輝教授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并對常輝教授的學術研究和成果進行了介紹。常輝教授主要從事語言習得與加工、外語教學以及失語癥研究。本次講座中,常輝教授首先梳理二語句法加工的發展歷程以及有關二語研究的發展趨勢。他指出,二語本體研究五十年來呈現出以下特點:從單一視角到多視角、從宏觀到微觀、從單一層面到接口或界面,研究方法則呈現出從離線任務到在線任務的發展特點。

姜孟教授主持
隨后,常輝教授分別介紹了四種二語句法加工理論模型:“淺層結構假說”、“陳述性/程序性模型”、“統一競爭模型”以及“連續性假說”,并講解了每種模型的本質和加工機制。對于最常用的是“淺層結構假說”和“統一競爭模型”,常輝教授作了更深入更詳盡的闡述?!皽\層結構假說”認為母語者句法加工依賴深層和細微的句法表征,二語者由于自動化加工水平不高,在加工二語時會犧牲句法信息,更多地依賴詞匯、語義和語用等信息,導致母語者和二語者句法加工機制存在質的差異,而且母語遷移和二語輸入幾乎沒有作用。而“統一競爭模型”認為,二語者依賴語義加工句子并不具有普遍性,最多是當二語學習者無法找到可靠的語法線索時,語義線索可以作為加工策略而自動生效,不具有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常輝教授還介紹了上述兩種模型各自的應用,指出其存在的問題。

常輝教授做講座
最后,常輝教授強調,任何研究相關測量的都是二語使用者的performance,有關他們competence的結論都是基于performance推測而來,并不是高級測量儀器就可以直接測量competence,而且由高級測量儀器得出的結論也不一定可靠。

講座交流與互動環節
講座結束后,常輝教授還與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詳細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隨后,姜孟教授以“報告富含信息、深刻入理、專業實質”總結了此次講座,對常輝教授再次表示了感謝。